为了继续深化“南京市对口帮扶重庆市万州区特殊教育项目”的发展,更是为了实现宁渝两地教育资源互通互惠、促进两校特殊教育事业的共同进步,3月26日,南京市聋人学校校长汤建彬带领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南京市教学名师耿姝姝老师,南京市师德标兵周而慷老师,英语教研组组长周露老师,一行四人赴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开展对口帮扶交流活动。重庆市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毗邻长江,坐落在美丽的天生城下,是一座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高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学生400多人,教职员工50多人。
江河相连,聚力前进
上午,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杨晖校长在欢迎会上致辞,表达了对兄弟学校同仁到来的热烈欢迎以及对不远千里的送教老师最诚挚的谢意。汤校长在会上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课程特色、升学成果,并真诚邀请万州特教教师赴南京互访交流。他特别强调:长江水滋养着两岸儿女,特殊教育连接着两地深情。我们愿与万州同仁携手,共同探索新时代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座谈交流,互惠互利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双方领导围绕课程建设、排舞训练、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升学指导等议题展开研讨。南京市聋校团队结合多年实践,针对学生手机管理、青春期教育、随班就读学生回流适应性问题分享经验,万州特教团队对自闭症康复、送教上门等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双方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互惠互利。
课堂展示,热烈研讨
随后,周露老师为万州同仁带来了一堂英语示范课《Don’t Eat In Class》。周老师的课充分展示了我校“协同课堂”的教学理念,这节课实现师-生协作探讨,生-生互助合作,调动希沃白板实现人-机交互、教学内容课内外一体,以校内规定为出发点,又涉及多条社会规则。不仅教会了学生用“Don’t+动词原形”方式表达祈使句的否定式,更是深度联系生活和社会,让纪律教育绽放人文温度。
下午,耿姝姝老师带来一节《诗歌鉴赏方法指导》的示范课。这节课是基于我校校本教材《诵诗习字》而开发的系列课程中的一节课。本节课以《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为例,通过板书梳理,由浅入深,逐层推进,以“找诗眼—赏景物—探情感”为路径,破解诗歌密码,在巧妙地设计中,让学生轻松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步骤,激发学生阅读和品鉴中华诗词的兴趣。
课后我校老师和万州特殊教育中心中职文科组的老师一起进行热烈研讨,就听障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式等话题,两校老师充分交换意见,相互取长补短。研讨后,耿老师向万州特殊教育中心赠送了高中语文组的智慧结晶《诵诗习字》《诵词习字》两本学习资料,寓意“诗教传薪”。
参观校园 展望未来
我校领导和教师在杨晖校长等领导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万州特殊教育中心的校园。重点观摩了学生陶艺室、学生康复室等功能性教室。校内一名自信阳光的自闭症少年为在场老师表演钢琴奏唱,其娴熟的弹奏技艺及高亢优美的声线艳惊四座。
参观天子城校区后,一行人驱车赴高梁镇,参观正在改建中的高梁镇新校区。这里校舍俨然明阔,操场宽敞标准,是中心高中部听障学生未来生活学习的舒适温馨场所。在这里,万州特殊教育中心领导表达了对“南京市对口帮扶重庆市万州区特殊教育项目”到期后续约的强烈意愿。汤校长表示:宁渝共饮长江水,兄弟两校情谊深,会携手为听障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南京聋校将继续深化与万州特校的合作,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未来,两校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师生互访等活动,共同推动听障教育高质量发展,挽臂共谱特教事业新蓝图。
(图文/耿姝姝 校对/沈旭升 审核/汤建彬)